廊香教堂-1950年作品

廊香教堂
Chapelle Notre-Dame-du-Haut
法國廊香(Ronch,France),1950年。

 

廊香教堂位於布勒蒙山丘頂,俯瞰貝勒堡(Belfort),因此從遠古時期,基地所在一直成為軍事戰略與宗教兩股勢力相互角力的起點。從十三世紀開始瑪利亞朝聖的活動延續廿世紀初期,直到1913年的火災將教堂燒毀為止。1924年重建的新哥德式教堂又毀於1944年的大戰中。戰後,擁有禮拜堂的協會找上柯比意設計新教堂。在數個世紀以來的朝聖過程中,信徒必須爬上山嶺、穿越樹林,到了山丘頂豁然開朗,看見矗立的教堂,對於朝聖者而言,這個封閉到開闊的登山過程是最終的獎勵。柯比意當然也利用這個歷經疲憊累到甜妙的過程,設計這座新的禮拜堂。

 

1950年6月,柯比意在數天之內便完成了禮拜堂的主要空間設計:非對稱平面、彎曲牆面,上面頂著像螃蟹殼的屋頂。作為瑪利亞朝聖的禮拜堂,曲面的教堂身形保護朝聖者。有別於傳統教堂的十字平面,內部僅有一個完整禮拜堂空間,不似傳統教堂分出許多小的禱告室,廊香教堂為教會神聖空間帶來全新的視野與革命,挑戰過去傳統的教堂空間設計,並且帶來令人驚喜的效果,各地教堂設計因而有了「廊香前」與「廊香後」的重要分野。

 

柯比意的空間構成利用光線形成主要、次要的空間效果。南邊的立面,不但在開口形式上建立了豐富多變的戲劇性面貌,柯比意甚至親自繪製彩繪玻璃,尤其當燦爛陽光透入南向立面,在外部形成深邃的光影,內部則透入極具時代性的色彩語言,而揮別了中世紀奠定的傳統。巨大的屋頂由粗糙的清水混泥土澆灌而成,在外部空間上成為主要的視覺元素,但是光線卻又巧妙地從曲面屋頂與牆面之間漫入,在刻意晦暗的禮拜堂室內成為重要的視覺知覺,而光線分離了牆與屋頂,使得視覺上厚重的混泥土屋頂卻又感覺十分輕巧。內部的家具,是由柯比意從事木雕的藝術家朋友沙維納(Savina)所完成。

 

廊香教堂所呈現的,不僅是柯比意身為建築師的無上成就,更展現了他的雕塑家特質,教堂的設計更宣示了下個階段的建築雕塑性。這座教堂是獨一無二的作品,柯比意在這座教堂建築清楚地融入了他集建築師、畫家、雕塑家、燈光師特質於一身的造形藝術家。

策展人:王維周
指導單位: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柯比意基金會

主辦單位:
國立臺北科技大學建築系、
do_co,mo.mo taiwan

協辦單位:
北科大藝文中心、
北科大建築文化基金會

贊助單位:
法國在台協會、
東和鋼鐵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