費米尼文化之家-1955年作品

費米尼文化之家
Maison de la Culture de Firminy
法國費米尼(Firminy,France),1955年。

費米尼原為法國中部地區的工業城,在二次大戰之後甚至因為煤礦開採即及工廠廢氣汙染被冠上「費米尼黑鄉」(Firminy-La-Noire)的渾名。1953年選出的新市長小克魯迪烏斯(Eugene Claudius-Petrt)希望翻轉費米尼的污名,決定將費米尼城現代化,並且建造一個全新的市區,套用現代建築國際會議所議定的規定,在這個新市區內建造一千戶由綠地環繞的新住宅。小克魯迪烏斯找上他的朋友柯比意,能夠藉由柯比意的新城市規劃與建築空間概念,甚至直接從柯比意《光明城市》中擷取用字,賦予這塊命名為「綠色費米尼」(Firminy-Vret)的新市區全新面貌,象徵脫胎換骨後的費米尼新形象。費米尼新市區規劃由德爾方特(Charles Delfante)、歙維(Andre Sive)、及胡(Marcel Roux)所完成,後面兩人更是現代建築國際會議的組織成員。綠色費米尼在市長堅強的意志之下執行,於1953年動工、1961年完工,並獲得建設部1961年的都市計畫賞。

 

綠色費米尼遵循《雅典憲章》(Chartes d'Athenes)的主要概念,在具品質的住宅空間私密需求與公共設施共用分享的城市空間尋求平衡。綠色費米尼新市區在新住宅群的地面配置了學校、商店、文化設施、體育設施,市長更具企圖心地想要將新市區建造成「身體暨精神休閒中心」,進一步落實為現代都市計畫的典範。這個「身體暨精神休閒中心」含括了田徑運動場,露天劇院等,以及最近完成的教堂。這個公共設施群由柯比意操刀,但是多數建築於他過世之後,由他事務所的建築師沃根司基繼續完成。

 

文化之家是這個公共設施群第一座落的建築,也是設施群的中心。在文化之家的設計上,柯比意拉伸這座建築,同時與附近的地景共同組構完成。文化之家的基地,座落在一落岩石之上,利用岩石開展建築物的造型與空間。文化之家的建築,形式單純,從配置看來僅一落長條型建築,地面層以柱列托高,並且藉由清水鋼筋混凝土的樓梯與地景整合在一起。面對西側的田徑運動場以一簡單斜度的立面帶上,構成簡單卻具備力道,面對東面露天劇院的立面,則沿襲拉塗黑特修道院的波紋玻璃牆,屋頂部分則單純地以西向東的優雅曲線構成。柯比意過世前幾個月,參加了建築粗胚落成的典禮,但室內部空間及相關細節,卻一直等到他過世之後才陸續完工。

策展人:王維周
指導單位: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柯比意基金會

主辦單位:
國立臺北科技大學建築系、
do_co,mo.mo taiwan

協辦單位:
北科大藝文中心、
北科大建築文化基金會

贊助單位:
法國在台協會、
東和鋼鐵股份有限公司